在“双减”政策下,如何减负担、学能力、启智慧、养人格?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中,指出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做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提升学生思想文化修养,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积极拓宽了教学思路,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效果评价,才能“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资料图片)
我们在教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创新。
首先是利用辅助教学,引发学生兴趣。教师通过让孩子们观看视频了解背景,再以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雷锋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课堂不再以传统讲授为主,而是师生共同追寻雷锋的足迹、探寻雷锋精神对社会、学生的影响。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像雷锋一样乐于助人的榜样。这个过程,让语文课堂一下子活起来,使学生在真切的事例中得到体会。
其次,是在课堂讨论中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品德和探究学习的主阵地。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再让学生自由表达,然后得出结论。
此外,在课后通过强化行动提升素养;让学生付之于行动,加入到学雷锋的行列中,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思政育人价值。
把思政教育与语文课教学的融合,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实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以“教书育人”为使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为核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建立全面的思政课融入语文课堂融合教学方式,培养富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小学生。
榆林市米脂县东街小学教师 李艳丽
征稿启事
探索思政实践,创新融合教育。《师声说教》栏目刊发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经验与心得,展示各学科如何融入思政教育,更好地践行课堂革命,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来稿要求1000字以内,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联系方式、学校名称。
投稿邮箱1065939876@qq.com 咨询电话029-8226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