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功能性护肤品在人们对于外貌和皮肤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下市场也快速发展。功能性护肤品行业集中度高,国产品牌也在不断崛起并且占据国内功能性护肤品主导市场。
功能性护肤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功能性护肤品是指具有特定功效和功能的护肤产品,用于改善皮肤问题、提供特殊护理或满足个人需求。这些产品通常包括抗皱、美白、保湿、祛痘、去黑眼圈、紧致等功效。功能性护肤品采用了特定的配方和成分,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达到预期效果。
功能性护肤品,大致分为功效性护肤品、皮肤学级护肤品、医用敷料三大类,其中最大占比的功效性护肤品是通过实验或临床验证,具有一定功效并安全的护肤品,皮肤学级护肤品是适用于肌肤敏感等问题的护理产品,而医用敷料是属于医疗器械范畴。
功能性护肤赛道作为新晋赛道之一,从2016年的69亿元增长至2021年283亿元,彰显出持续生命力,在打破海外品牌垄断、创新增长机会、深挖品牌护城河等方面取得发展突破,为2022年整体下滑的化妆品市场带来积极信号,也为新消费穿越周期带来了期望。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市场分析从全球集中度来看,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呈现较高集中度。2022年中国、美国、法国与全球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CR10分别为87.8%、87.3%、82.4%和58.7%,而相应的护肤全量市场CR10仅为20.2%、20%、29.8%和15.3%。
国产功能性护肤赛道仍然热闹。敷尔佳在招股书里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中国功能性护肤品的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02.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09.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8%。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市场分析预计到2026年,功能性护肤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23亿元。放眼望去,这条赛道上还有溪木源、蘭、逐本、雪玲妃、AOEO、优时颜、拾颜PUskinology、HFP、HBN研究所、鲜即、可氏利夫、种子宣言等一系列新兴品牌源源不断出现。
功能性护肤品产业链概况分析
功能性护肤品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环节,主要包括活性物、保湿剂、油脂等原材料;中游为生产供应环节,主要产品有皮肤学级护肤品、功效性护肤品和医美级护肤品;下游为销售环节,主要包括医院、药店、商超、美容院等线下渠道及电商等线上渠道。
我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上游主要是活性物、保湿剂及油脂等原材料。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市场分析从采购成本来看,生物活性物为功能性护肤品牌商主要采购原料,其占据的成本比例高,为39.5%;其次是保湿剂,采购成本占比达27.2%。
近年来,随着淘宝、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兴起,我国化妆品行业线上渠道持续渗透,并且愈发垂直化、多元化,电商成为第一大渠道,2019年占比提升至30.3%,而美容院、专业渠道、直销占比保持稳定。但是由于中国药店渠道销售化妆品业务尚未完善,造成其在专业化渠道布局落后于发达国家。根据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市场分析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专业渠道占比仅7.7%,而日本达到32.4%,韩国为14.1%。
总体看来,功能性护肤品近些年来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市场需求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发展。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