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调查研究,不仅要将调查调到实处,查要查到关键,更要俯下身、沉下心去破解调研中的“疑难杂症”,让“实”和“行”有机结合起来。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关资料图)
然而在日前,人民日报报道称,20人的调研团却有50多人陪同,调研成了一场按部就班的演出。有基层干部和读者、网友反映,个别党员、干部把调查研究当成一项不得不应付的任务,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对问题避而不见、对矛盾调而不研。
形式主义的“调查研究”,不仅背离了调查研究要解决真问题的要求,也让基层干部群众疲于应付。调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基层情况,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炫耀权威或者增加人员劳动量。时下,部分调查研究被“一叶障目”,看到的都是没问题,发现的都是某些人想让其看到的,隔着衣服挠痒痒,既背离了调研的初衷,更是费事费力费人的无用功。
想搞好调研,就永远不能忘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良好传统。党员干部不应走“规划路线”,而是应多去“线下”,多与群众坐到一起,这样才会听到实话,看到实情,才能面对面、心贴心。比如在组织调研时,少打招呼,少做预案,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确保调研人员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事业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是抓落实抓出来的。杜绝调研中“老生常谈”的问题,确保调研活动能够真正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将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特别是不能阳奉阴违、欺上瞒下。创造性抓落实,发扬锐意创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弄清决策部署针对的问题、达到的目的,让各类调查研究可操作,而不是照搬照抄,当“二传手”。
正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调研,就要有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避免内容空泛地调研。调研活动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重点,而不是泛泛而谈,在确定调研主题时,应该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需求,并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充分沟通,确保调研内容切实可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深入开展调研,让脚下“有根”。基层是干部的练兵场,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调查研究就是要“接地气”“沾土气”,走出“舒适圈”,走进“挑战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主动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问需于民,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热爱基层、服务基层,帮助基层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对于形式主义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和纠正,加强对调研成果的运用和落实。俯下身子,才能更贴近群众。眼睛向下,才能更了解民情。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有效收集社情民意。没有真实的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际,我们也要勇于关掉“美颜相机”,杜绝“蜻蜓点水”“看好不看坏”式调研,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扎实做好调查研究,展现基层“素颜”。学习、调研、落实,时刻注重学习,坚持一线调研,敢于真抓落实,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真实的调研行动,才能让党员干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担当作为!(文/苗瑞祥)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